李光耀:没有铁腕的手段就没有如今的新加坡
在很多人的眼中:新加坡是国土面积狭小 经济发达 华人众多的城市国家,如果不是因为在上个世界跻身于亚洲四小龙的排列,新加坡这个小国也不会被人们所提及。

而提及新加坡一定不得不提起新加坡的国父李光耀,他是新加坡“华盛顿式”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李光耀一手缔造了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均GDP可以达到6.46万美元。即使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新加坡在亚洲政治舞台上面,很少具有“安全感”。

回顾一下新加坡的建国历史,新加坡的处境让每一个当政者都十分忧虑。新加坡的历史不得不和中国的历史相挂钩,在所有的东南亚国家里面,除了马来西亚之外,新加坡也许是东南亚拥有华人最多的国家之一。新加坡的华人主要来自福建和广东,一些移民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华人都会叫男性为峇峇,女性为娘惹(可能来自于闽南语,“娘惹”可能是“娘”的意思)

早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新加坡就和中国有了交集,三国时期,东吴(东吴也算是当时中国最会办外交的朝代,尤其是和亚洲不少的海洋国家都有交集,比如孙吴时期发现琉球。)

新加坡第一次被命名为“蒲罗中”是在中国的三国时期,出自东吴将领康泰所著《吴时外国传》。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期,新加坡终于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淡马锡,郑和下西洋除了给新加坡命名之外,从那个年代开始,大量的华人开始向新加坡迁徙。

华人下南洋有很多原因,比如说为了经商 为了躲避战乱,同时也和殖民者的政策有关。在欧洲殖民年代,欧洲殖民者开始染指亚洲各国,新加坡在当时的人口还比较稀少,为了补充当地的劳动力,不得已才向当地输送大量的华人生源。这些殖民者一开始对华人十分友好,他们帮助华人修建房屋,甚至给华人提供食物和安全,渐渐地华人就在当地定居下来。
站稳脚跟之后的英国殖民者,开始着手控制住新加坡,于是在当地建立了东印度公司分公司。新加坡之所以被殖民者看中,很大原因在于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新加坡位于马来西亚半岛的南部,扼守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要道,英国要向东方运输商品,必须经过这个要道,所以说新加坡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英国殖民者在这里统治了将近100多年,新加坡的文化受到了来自西方的冲击,当地的华人逐渐西方化,现如今连英语也都成为新加坡的官方语言。

新加坡优良的港口条件引起了日本殖民者的注意,东南亚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全面占领了新加坡并且把它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日本对新加坡犯了了不可饶恕的罪行,日本的侵略至今让新加坡人影响深刻。
被称为“马来之虎”的日本东南亚司令官山下奉文对新加坡人支持中国抗战进行了报复,他们把大量的华人赶到海边,对新加坡人进行集体枪决,新加坡死伤的人数就高达4 5万人,这是新加坡历史上惨痛的记忆。

日本投降之后,新加坡人黑暗的时代过去了,可是英国殖民者又卷土重来。新加坡对待英国殖民者的态度和日本的态度完全不同,他们承认自己被英国统治的同时也希望英国能够给予他们自治权。新加坡希望能够和其他英国殖民地一样成立一个自治邦,自治对于新加坡人来说不过是权宜之计,真正的目的还是希望新加坡能够走向独立,而促成这一结果的人就是被誉为新加坡国父的“李光耀”。

李光耀是谁?他有什么样的功绩能够成为新加坡人心目中的国父?曾经有一个外国电台采访过李光耀,自己会看一下李光耀的言论,我们会发现李光耀绝对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战略 他的眼光 他的胸怀足以让他成为新加坡的一代伟人。
1963年,新加坡从英国脱离之后加入了马来西亚联邦,不到3个月的时间。同为华人主体的国家就爆发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原因在于马来西亚根本就没有把新加坡自己的一份子,他们给予新加坡很低的待遇,对新加坡人也是实现歧视的政策。两年之后,马来西亚就宣布把新加坡踢出了自己的联邦。

马来西亚不喜欢新加坡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国家领导人太厉害了,他们害怕李光耀会凭借强大的能力取代马来西亚国家的领袖,甚至有政客攻击李光耀:加入马来西亚是为了占领它。很多人认为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国父,那么李光耀一定是新加坡第一任总统,其实不然。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统名叫尤索夫 伊萨克,不是华人而是马来族人。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是李光耀,他一直执政到1990年,经过吴作栋之后,他的儿子李显龙当上了新加坡的总理。

新加坡实行的是议会共和制,总统是国家元首,总理是政府首脑,真正的实权掌握在总理的手中。李家在新加坡拥有很高的政治地位,李显龙是新加坡的总理,他的弟弟李显扬是新加坡最大电信公司总裁。李显龙的妻子何晶是全新加坡最大投资公司淡马锡投资公司的股东。
很多人喜欢把新加坡和香港相比,因为他们都属于亚洲四小龙,都被英国殖民者统治过,也是亚洲比较西化的地区或国家,其实新加坡在管控方面做得比香港要更好。

新加坡是一个严厉的国家,新加坡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很严峻的刑罚。如果你在新加坡贩毒的话,虽然沿用的是西方的法律,可是很有可能会被判处死刑。李光耀是一个“铁血总统”,他对待新加坡国民的要求很高,政府对老百姓的生活管控也非常严格,不能够随便乱扔垃圾,不能够在地铁乱吃东西,违反上述行为可能会处以鞭刑。

新加坡建国之初的国旗也是十分有意思,新加坡的国旗是红白星月旗,而中国的国旗是五星红旗,马来西亚的国旗是星月旗,新加坡的国旗有点类似于两者混合,这主要说明了新加坡是一个由华人和马来西亚人组成的联合国家。

李光耀就任总理期间对新加坡采用铁腕手段去治国,1980年,新加坡爆发航空工会组织的大罢工,李光耀身穿一件白色的衬衣,面对工会的挑衅,李光耀放出狠话:罢工两个礼拜的损失需要两个月去弥补,如果一再一意孤行的话,将会动用一切必要的手段教训他们。
李光耀的手段还不仅在于法律上严格管控,还从媒体上面去入手。1977年,新加坡通过立法确立了任何人在报刊中超过3%的股份,李光耀把媒体的股份分给和媒体无关的银行,从而间接控制银行。1986年,李光耀决定对外国报刊尤其是涉及到新加坡内政的报刊统统限制销量和发行量,从而达到控制新加坡舆论的目的。

新加坡成立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外患。新加坡是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国,周围强国林立,随时都被有吞并的危险。
为了挽回这种不利的局面,李光耀想到了外交制衡来去保护新加坡。他允许美国海军在自己的港口建立军事基地,同时也希望美国能够保护新加坡。
中美贸易战爆发之后,现任总理李显龙面临严峻的问题,如何在中美两国之下选择是一个难题?

李显龙的做法是在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两边最好就是不要得罪。回顾亚洲四小龙,发现只有新加坡还有当年的风采,韩国因为政府无法控制财阀,导致国家权力过度集中于富人阶层。台湾因为无法摆脱日本殖民者的影响,而走向了政治的腐败。香港也无法摆脱殖民者的影响,导致民主和法制被践踏,示威者成为暴徒。而新加坡因为家族的强力统治使新加坡成为亚洲最廉洁 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成功的管控使得新加坡成为稳定多元化的现代国家,没有李光耀杰出的治理,绝对没有现如今的新加坡。
没有李光耀,就没有新加坡
难得的是,晚年也不糊涂,可能是身处新加坡这样的小国反而能时刻保持警醒吧。
对于新加坡,类似于主席总理加小平的集合体。领导了独立,指明了方向,见证了腾飞。
很多知乎网友说 ,新加坡弹丸之地,越小的地方越容易管理好 ,所以新加坡发展成这样完全是因为小地方 、好管理,。
但现实是知乎网友都在涌向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不知道他们家乡的小城市为什么管理的不如北上广深这些巨无霸好?
很多知乎网友说 ,新加坡这么小的地方,任何一个知乎网友都能把新加坡管理的比李光耀更好 ,而同时知乎网友在抱怨他们买不起房子,不要说北上广深的房子买不起,三线城市的也买不起
我感叹,中国的房子真的太贵了, 买一套三线城市的房子,竟然比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岛建设成亚洲最富裕的城市还要难。。。。知乎网友应该去创业啊,个个都有李光耀的本事,你们弄个公司 超过马云 马化腾 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很奇怪 ,怎么连房子都嫌贵呢?
从新加坡独立时,李光耀在马来议会上的泪奔现场,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并不爱张扬和显摆,而是现实和质朴,饱含一份纯正的民族情感。
他对新加坡的贡献,我觉得主要是在经济和外交上。
一个依赖型的小国在他团队的领导下,能够在解决贸易逆差的前提下,人民过的远比周围大国滋润。可以算是一个奇迹。
其中的城市设计,放到现在也是值得反复学习和推敲的。
在短短几十年,经济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后,多边外交从来都没有发生大的摩擦和争议。
可以说,在你穷的时候,不用低声下气去乞讨。在你富裕的时候,只会更有底气和尊严。
新加坡的服兵役制度更多的是展现出来的一种年轻人的精神面貌。既不会出现泰国缅甸的反对军,也不会把边境线的对面视做敌国。
这是一本不厚也好读的书,大概2天就可以很快的浏览完。在中美关系日益恶化的今天,读这本书可以看到一位政治家在早年对中美关系的预测与他对世界格局的看法。对比达利欧的《原则2》,这本书更具有借鉴意义。
为什么这么说,李光耀作为新加坡的开国政治家,他深入洞悉了东西方文化。一方面他作为一个南洋华人,深受家庭儒家文化的熏陶,从后续他的执政理念也能看到他身上深深的儒家法家烙印,另一方面他又成长于英国殖民时代,接受了全面的英式教育,曾经有机会成为一个西式的律师,对于西方的文化和法制都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他目睹了美国在二战后的成功崛起,对于美国的冒险精神,企业家文化,创新能力,可以说是非常的崇拜。从他的书籍中,可以看到他对于东方儒家文化的反思,对于西方创新开拓精神的追求,所以他才会为新加坡奠定了英语为第一国语,大力推动教育和创新的国策。
而他对于美国和中国的局势判断,也有很多神预测,一方面中国寻求的是经济上的位置和崛起,而非意识形态上的政治影响力,另一方面也提出西方需要给予中国合适的大国位置,而不可能采取一味抗拒和打压。因为中国的崛起无人可以抑制,而严苛的抑制会造成中国剧烈的反抗。同时他也讲到了美国的创新与技术迭代也是世界第一的,无法通过简单的复制达到,而华人固有的儒家文化对上负责和保守思想,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真正的创新,否则需要文化上的彻底革除。中国的影响力来自于13亿的人口的巨大体量,以及这种巨大体量带来的与他国的经济耦合。他也预见到了印度受制于低效政治和等级制度的缓慢发展,以及俄罗斯对于西线控制的渐渐衰落。
从他的思想里,能够看到深深的儒家文化与西方思想的矛盾与冲撞,也能够更好的理解今日的实事变迁。但是他可能没有预见到现在,新加坡居然成为中美割据之下华人富豪的避难所。